

音樂與運動1.1
音樂與運動都講求臨場發揮。但我們當然不能夠聽天由命。我們所能夠依靠的,便是我們平日練習的成果。 對於長笛來說,呼吸當然首當其衝,是我們發聲的來源。情況好比一台車的汽油,如果沒有汽油或電力,即便你擁有的是一台法拉利跑車也是徒然。 愈來愈多長笛家包括Emmanuel Pahud, Davide Formisano, Mary Karen Clardy, Federica Lotti等都不約而同的指出:吹奏長笛跟聲樂相似,甚至乎可以講兩者是用同一原理來運氣。而長笛有別於其他木管樂器,不像單簧管、薩克斯管、巴松管及雙簧管般,聲音由氣驅動簧片發聲(在此不能詳列其他木管樂器的發聲原理)。而我將雙簧管排到最後是因為它跟長笛可說是剛剛好相反,雙簧管的簧片有很大阻力,氣不會用得跟長笛一樣多。由於簧片的震動限制了氣的流量,所以常見雙簧管手要把多餘的氣在完成樂句之放出來。而這在長笛來說是不會發生的。 亦因此呼吸對長笛手來説十分重要,因為我們的樂器只可依靠空氣作為媒介發聲。呼吸就字面當然就有「呼」跟「吸」兩個階段。兩者都同樣重要。在中文呼是在吸之前,在剛開始學習長笛時,


音樂與運動 1.0
音樂通常都予人一種文靜、優雅的感覺。不少家長都常因為想孩子有文靜的一面而選擇給孩子學習樂器。 音樂是一門藝術,但準確來說,它是一門表演藝術(Performing Arts)。有別於其他藝術學科,表演藝術講求在指定時刻做到作曲家或編舞者要求的技巧或動作。也要在壓力之下作高水準的表現。這點跟運動員十分相似:試想在奧運比賽場上,講求的不單是扎實的技巧,更是在臨場發揮的信心和意志。 作為一位長笛手,信心來自對自己身體和樂器的信任。換句話說:你是否清楚怎樣去使用你的身體包括口型、呼吸、姿勢等和清楚你樂器的性質(在這之上當然還有你想在樂曲中表達的信息與情感)?怎樣能夠在那一個"Moment"操控到你的身體和樂器。舉例說明:在德布西(Claude Debussy)的牧神午後(The Afternoon of a Faun) (附上Emmanuel Pahud的版本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CipRfYTwd0s ),頭四小節只有長笛獨奏對每位長笛家來說,無論在音色、音準、呼吸等都是一個挑戰。C#是長笛其中一個最難控制的音